08-31-2020-华尔街卫星电视台-片头音乐-.mp4

印第安人来源于殷人是真的吗?

作者 历史学博士  杜语

Commenting by Du Yu

在西方殖民者来到美洲大陆之前,美洲这块美丽的大陆就生活着数千万勤劳的生灵,这些生灵是从哪里来的呢?目前学术界一共有四种说法:

其一是“欧洲移民说”。这种说法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或者是从欧洲大陆向北经冰岛和格陵兰岛进人美洲,或者是从欧洲通过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其二是“南太平洋岛屿说”。这种说法则认为是亚洲或生活在太平洋群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通过南太平洋岛屿进入了美洲。

其三是“非洲移民说”。这种说法是认为非洲黑人,特别是努比亚人、马里人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

其四是“白令海峡说”。这种说法认为是蒙古人种的亚洲人、在4万年和1.8万年前,分别通过白令海峡结冰的“走廊”,从阿拉斯加进入美洲大陆的。还有人进一步指出武王灭商后,殷人在其大将侯喜的率领下,有十万或25万不等的人乘船漂流到了美洲。

针对这四种说法,笔者认为都有其客观依据,事实可能是这几种渠道都会有人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到达美洲。而其中亚洲人早就到达了美洲这种说法尤其有说服力。

WeChat Image 20200522144702

据研究,证据有以下几点:

其一,几万年前亚洲人通过白令海峡的冰桥到达美洲似已为大多数人认可,但意义不大,因为一个是时间太遥远,仅属考据学的意义。而殷人大规模到达美洲则牵涉到东方大国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个王朝的十万大军,以及东方的中国文明对美洲的影响问题,所以意义非常重大。据说,这些证据是1953年,美国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奥尔梅克遗址的祭祀中心发现了16尊雕像和6片玉圭而广为流传的,后来经研究,学者们发现玉圭上刻有文字,据王大有的研究,这些文字是殷人祖先的名字:蚩尤、少昊、帝喾、简狄、多妇、契、相土、王亥、上甲等。另外祭祀的习俗也和东夷人相同。

王的研究还表明,第一块上刻有“俎娀茧翟”。茧翟是有娀氏的长女,殷商的祖先。第二块上刻有“ 妣辛”,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也是殷商的一位祖先。第三块上刻有“亚俎司多月,蚩尤多, 瞒,并 ”,是祭祀少昊, 尤,先祖多妇, 相士和王亥等人的。第四块上刻有“十二示土”,土即社,“十二示社”是殷商祭祖的制度。

王大有还解读印第安人的问候语“YINDIAN”(被哥伦布当作indian)为“殷地安”即“殷地安阳”,犹言“家乡好”;解读印第安人传说中的“HOSI王”为殷末军事统帅攸侯喜;解读“IN-FUBU”(墨西哥印第安人)为“殷福布”,其居住地“CHI-HUAHUA”为“羲华华”(伏羲、羲和之羲,华夏之华);解读“in-ca”(古秘鲁土著人)为“殷家”;解读“hopi”(美国亚利桑那州印第安人)为“赫胥”(我国上古氏族);解读“Na Dene”(加拿大西海岸土著)为“大地湾”(甘肃秦安县的伏羲遗址)等等。

WeChat Image 20200522144658

王大有更出版了一套丛书叫《中华大道文库》,力主“中华先民开拓美洲”的观点。他认为美洲先民是“中华人种”,美洲文明是距今一万年到三千年内不同时期的中华移民所创造的。

证据除了以上提到的之外,还有人举出197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了一具3000年前的石锚,经过对岩石样本的化验,确认这种岩石只在我国台湾海峡附近有,而美洲没有。于是美国学者墨里亚蒂就把有关资料和岩石样本寄给我国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要求中国学者参与研究。贾老又把资料转给我国水运史专家房仲甫,房先生经过研究后认为是“殷人航渡三千年”。

70年代,香港学者卫聚贤在《中国古代美洲交通考》中也撰文明确提出:“殷人亡国后,逃亡到了美洲,公元前656年,齐桓公曾到阿拉斯加的科达克岛去寻找美洲虎皮,后来,殷人后裔曾派人回到中原,带回六只美洲特有的蜂鸟。蜂鸟体小而美丽,是唯一在飞行中可停可退的鸟。《左传僖公十六年》中载“六鹢退飞过宋都”,这几只退飞的“鹢”既不是中原的特产,也不是古人的梦幻,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的2136年,殷人的后裔就带回了足以在中原炫耀的美洲蜂鸟。”

这就更使这一推论具有更强的信服力了。

WeChat Image 20200522144632

而且,近年来,学者们还发现了美洲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许多相似之处。

比如同样是金字塔,墨西哥的金字塔与埃及的金字塔相比,仅仅只是“锥”形相似,而“棱”状非。“锥”、“棱”全似的则只有中国的“金字塔”。

据考证,中国山东曲阜的少昊,以及陕西十数座汉皇陵,特别是吉林集安县的正方锥形体“将军坟”,都与墨西哥“金字塔”的形状、大小、石室结构以及筑为单数的石阶惊人雷同,宛如出自同一人之手。其中,以少昊陵为最古,陵顶有庙,石筑台阶,俨然是一座墨酉哥“金字塔”。

WeChat Image 20200522144653

汉字在美洲也不断被发现,更是有力的证据,说明两地文化的同源性,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素材。据说,迄今为止已发现了59个。

通过对以上这些要素的研究,房仲甫先生得出结论:美洲与中国商代文化明显相似之处有7点:土墩、雕像、饕餮纹、祖石、虎神崇拜、“四合院”式的建筑物以及与甲骨文相近的文字。“墨西哥拉文塔有一处土墩遗址,是美洲最早的祭礼场所,其建筑年代与内容和殷人“封禅”仪式完全一样;秘鲁查比国文明与墨西哥奥尔梅克文明都崇拜虎神,在安第斯山上的神殿里有一座高大的半人半虎石像,和商代立雕的虎首、人身、虎爪明显地一脉相袭;印第安人的饕餮纹与商代相同,美洲出土的一个陶器上,纹路也和中国相似。这充分寄托了殷人对迢迢烟水的特殊的怀念之情”。

WeChat Image 20200522144638

再比如,中国人崇尚龙,龙的图像最早也出现在前述这批逃人殷人创立的王朝商,时间大致在前3000左右。而3000年前的墨西哥奥尔梅克文化中,甚至在美洲其他印第安人中,也都出现了镶嵌着龙状的石刻和龙蛇交尾的图像。

而这又牵涉到更进一步的雷同,即中国古代传说中,伏羲、女娲兄妹婚配,以传人类的传说。同样,古代的墨西哥的一些民族,祭司也起到决定性的统治职能。其中男性是天神的化身,女祭司,则是他的妹妹和妻子,代表着地。这表明,“内婚制”在中美两地的古代,不约而同地流传。

WeChat Image 20200522144627

而且,墨西哥许多的古遗址中还发现了古代中国的物品,比如“易洛魁”族的古老部落中曾经就发现了“轩辕酋长礼天祈年图”,刻画的就是祭祀黄帝的图像,还有文化上的进一步雷同。例如:“在墨西哥古代奥尔梅克人文化中间,学者们发现他们的甬道图案与殷人的极为相似;—些印第安陶器上的饕餮纹和云香纹,与商周时代中国钟鼎上的图纹相似;殷地安人与古中国人的语言、语音高逼真、雷同性相似:

在墨西哥瓦哈卡地区的印第安人中间,

1、人称代词“我”、“你”、“他”的发音,与古代中国人称代词的发音相似;

2、玛雅语称“人”为“镇”或“银”,与汉语发音接近;

3、墨西哥一些印第安人称“花”也是“发”,发音与汉语完全相同。”

另外,美国考古学家在北美考察时还发现发现了当地许多和《山海经》中提到的同样的场景,特别是他们还发现了《山海经》中记载的神秘小国“羽民国”。这和印第安人身上插满大量的羽毛鸟人形象是很接近的。

WeChat Image 20200522144621

还有,据说当年哥伦布初次踏上这神奇的土地,见当地居民友好地向他道:“殷地安”,他便以为是“India”了。后来,哥伦布又到古巴时,就以为是中国南方某省,这个地理错觉他至死都执迷不悟。正如美国历史学会执行会长塞缪尔·盖蒙所说:“事实是,不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而是美洲人发现了哥伦布,他迷路了。”

另外,尤卡坦半岛的玛雅人自称是3000年前,经过“天之浮桥诸岛”而来,这与殷商灭周的时代正好一致。住在支华华的殷福布人自称是中国血统,每天见面都说:“殷地安”,意思是“殷人新地平安”。

再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是康有为当年到美洲游学时就见过当地人,对这些和中华儿女颇为相近的当地人很惊奇,并曾明确表示这些当地人是“似是自华来……南北美洲,皆吾种旧地”。

WeChat Image 20200522144643

还有一个就是当年清朝快灭亡前的1910年曾派大臣欧阳庚处理墨西哥当地华侨被杀害一事时也有当地民人诉说自己族人的殷人身份,要求清政府保护,都可以作为殷人到达美洲的证明佐证。

甚至到1983年,当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到美洲讲学时,一次参加一个印第安人的晚会,还邂逅到了一位自称其的祖先来自中国,是殷人的印第安人中学教员。教授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说是汉人或是唐人,而单说是殷人呢?这位印第安教员说,这是我们是世代相传的,什么原因并不知道”。

191101143757 native american heritage month super tease

至于争论者所提出的当时殷人没有那么高的航海技术,不可能横渡太平洋的驳论,已被很多学者驳斥,这些学者举出了许多例证雄辩地说明了殷人的造船与航海技术已相当发达,《诗经·商颂·长发》中都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统一)。”他们管辖的范围本来就延伸到了“海外”,到他们战败的时候,越海而逃就是很自然的了。

更何况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滨海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中,战败者越海而逃的事屡见不鲜,似乎已成为传统:据《尚书大传·汤誓》中说:“桀日‘国君之有也,吾闻海外有人’,与500人俱去。”那就是说商汤——殷人的祖先在战胜夏桀的时候,就出现过五百人越海而逃的事例。

sioux woman large

有人考证,“周公平定叛乱为秋九月,渤海、黄海、东海已开始刮北风,如果殷人此时下海,那么北风、黑潮、西风漂流会促使他们走以下路线:舟山群岛—一台湾北部——一琉球群岛——日本南部——一阿留申群岛南部—一北美—一加利福尼亚——墨西哥,顺风顺水,简直是一帆风顺”。也正如沿着黑潮横渡过太平洋的周传钧教授所,在一定的生存条件下,“古代中国的船舶不被漂到美洲是绝对不可能的”。

再后,秦始皇灭齐时,田横也曾率领500壮士越海而逃。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寻找不死药,徐福所率三千童男童女的船队也东渡不知去向,后来证明是到了日本成了日本的最早的天皇,天照大神。

而且,横渡太平洋主要是借助洋流黑潮实现的,不需要太高超的航海技术其实也都能实现。这一点早在1852年,美籍华人乔治·休就以从广东偕数人驾小艇8艘,曾沿着黑潮漂至加利福尼亚州的航行证明了,他同他所乘坐的小艇照片,还被保留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博物馆里了。

b4nEFd6 asset mezzanine 16x9 VX4PcSg

另外,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美籍华人物理学教授周传钧博士,在30多年前在他还是个渔人的时候,也曾偕同四人,不假其他动力,单单驾木帆船,用63天的时间,就沿黑潮暖流横渡太平洋获得成功。而更在他之前,他的一位同事的父亲.则是因一批木船被台风刮向黑潮暖流,阴差阳错地最后也漂流到了美洲。

当然,西方的航海家从来是比甘寂寞的。一位名叫图尔·海耶达尔的挪威旅行家,仿造古人埃及的船只,建造了一艘纸莎草船“拉”号,也于1969年乘坐这艘船从摩洛哥横渡大西洋,来到了美洲沿岸的巴巴多斯岛。

Figure 01 BR61 285 2 scaled e1583259708358 1076x588

之后,1981年12月,36岁的法国人克里斯蒂安·马蒂,也乘坐一艘面积仅有2平方米的带帆水上滑板,经过38天的航行,于1982年1月18日到达了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市附近。虽然这些西方航海家只是证明的横渡大西洋,与横渡太平洋还不是同一件事,但起码说明了驾驶这些几近原始的船是可能跨越茫茫大海大洋的的。

至于有人因为印第安人文化文明落后就质疑印第安人与殷人没关系的,也是不难辨驳的,因为这些殷人来到与其他文明隔绝的孤岛般的美洲,由于失去了其在东亚后辈们拥有的在欧亚大陆与其他文明交流的便利,再加上自然条件与东亚迥异,其文化文明没能与东亚故国的后辈保持同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这就像有些犯人关在单身监狱时间久了,其表达能力就会退化一样。殷人究竟有多少到达美洲,目前来看是很难判断的,也许人数也不像他们刚出发时那样多,这也会影响其对文化和文明的创造性发挥。不过,尽管如此,单独来看,而不是和欧洲和其故地中华文明相比,也算是相当辉煌的了,是值得人类珍惜并为之骄傲的。

Anqi Apponinted Interview Brand with QR Code

Direct Hit at the Wall Street Brand

Wall Street Satellite TV Brand

Double QR Code

Law Office of Troy Nader Moslemi Esq Business Card New Front 01

Law Office of Troy Nader Moslemi Esq Business Card New Back 01